- 魏银霞;潘开林;
充分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形成科教协同育人的制度体系,对于大学培养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高教领域存在科教协同缺乏总体规划、本科生受益面不足、教师主体动力缺失等现实困境。基于新制度主义研究框架,发现长期以来“重科研轻教学”的路径依赖、主体基于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及协同育人隐性文化的缺失造成了目前的制度困境。建议打破路径依赖,将大学组织、评价制度、文化认知的作用整合起来,从建立大学科教协同育人组织结构、制定科教协同育人强制性制度及培育科教协同育人文化等方面整体推进,使科研与教学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从而实现大学科教协同育人制度的良性变迁,全面提升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04期 v.41;No.200 101-10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子艳;刘雪莹;
高校教育惩戒的司法救济是对高校教育惩戒决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查,涉及高校自治权维护与学生基本权利保护这一对矛盾问题。对128个高校教育惩戒司法判例的梳理考察发现,我国高校教育惩戒司法救济现状中存在受案范围不统一、审查内容不统一、审查标准不一致、对高校校规附带性审查不明确等现实问题。在明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之教育惩戒应然理念的基础上,高校教育惩戒司法救济的完善路径为:扩大高校教育惩戒司法审查的范围,明确高校教育惩戒司法审查的介入强度,完善高校校规附带性审查制度;以此提升高校教育惩戒司法救济总体成效,以进一步平衡大学自治的维护与学生权益的保障。
2025年04期 v.41;No.200 109-120+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鹏;李建伟;刘海涛;
潘懋元教育家精神是指潘懋元先生在长期扎根中国大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坚守初心、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因材施教、教学研相长的育人智慧,知行合一、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爱生如子、兼爱天下的仁爱之心,敢为人先、守正创新的学术追求6个方面。潘懋元教育家精神具有言教与不言之教相统一、知行思创相统一、潜心问道与服务社会相统一3个基本特征。潘懋元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基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运用和创造性发展,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基于高等教育实践的改革探索与可持续发展;其价值意蕴则在于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2025年04期 v.41;No.200 121-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