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发展与评估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评估视点

  • 教育增值评价50年:演进、挑战与进路

    杨立军;夏紫微;

    教育增值评价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历经思想萌芽、实践应用以及深入发展的演进路径;中国从90年代引介开始,经历反思、小规模研究实践、广泛探索等多个阶段,在理念、技术与应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如何发展好增值评价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与挑战:理念上,存在增值评价是学生增值还是教育增值的观念争鸣,以及增值评价是简单增量还是考虑背景后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差异原理认识上的差异;技术上,面临通过增值模型获得对增值“净效应”的理想追求,与实际约束性的评价条件难以实现的两难困境;应用上,增值评价还存在评价内容选取与材料(数据)采集、方法技术选择以及结果使用等全流程的应用困境,同时还需解决城乡、区域、学校和不同教育层次上增值评价均衡发展的难题。面向未来,深化对增值评价发展趋势的认识,理清其未来进路,推进增值评价中国模式的建设进程;深化增值评价理论的认识,推进增值评价的专业化发展;深化评价组合功能的认识,推进增值评价的科学化发展;深化技术赋能评价的认识,推进增值评价的智慧化发展;深化立足实践扎根中国的认识,推进增值评价的本土化发展。

    2024年02期 v.40;No.192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的质量文化

    李志义;黎青青;宫文飞;

    新一轮审核评估将“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高校质量文化”作为评估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首次将“质量文化”作为评估指标。高校质量文化是高校及其师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理想理念。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承诺、信仰和价值追求,以及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五自”质量文化是其核心表现。制度建设和制度认同是质量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即质量文化的嵌入可以促进质量保障科层模式向文化模式转型,释放价值选择和软性制约功能,增强高校质量保障能力。

    2024年02期 v.40;No.192 19-2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信息·动态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相关理论探索

    王智莉;

    <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研究》作为系统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著作,从多角度全面梳理思政教育工作评价的内容、路径、规律、方法,形成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提供借鉴和帮助。本书首先回顾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缘起及发展历程,探讨为何要进行质量评价,以及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层面已经形成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反思。接着明确提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从源头上清晰评价的方向,把握评价关键。

    2024年02期 v.40;No.19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王博;

    <正>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实现了创新性发展,推动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吴巧慧、廖琪丽的新作《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研究》剖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建议,阐述了大学生党员培养方法,全书思路明晰、富有条理。

    2024年02期 v.40;No.192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杨德章;赵云霞;

    <正>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有助于增强课程的实效性。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也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红色文化中的发展观念,如农村经济的合作化、工业化进程、人民力量的发展等,为今天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

    2024年02期 v.40;No.192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1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发展论坛

  • 中国大学单位制的发展历程

    张迅;蔡连玉;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单位制经历了形成发展期、尝试调整期、整体松动期和深化改革期四个历史阶段,其变迁深受国家治理范式转型、集体主义文化、新公共管理及国际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高校基于行政绩效与管理效率的诉求为单位制变迁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同时单位制变迁也由于沉没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和适应性预期呈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大学单位制变迁带来了正面绩效与负面影响,大学治理改革既要借鉴单位制的积极要素,重塑教师对大学的组织认同;又要限制单位制的强行政逻辑,优化大学学术生态;还需良性改革单位人事制度,循序构建适于国情的长聘制度。

    2024年02期 v.40;No.192 30-40+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制度何以变迁——一个多元动力的分析框架

    方晓田;

    通过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制度演变脉络的审视,可以发现整体性分析制度变迁动力是正确把握民办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出发,提炼出环境与观念、法治与权力结构、关键节点与行动者、制度稳定与变革循环等主要因素,以建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多元动力分析框架,由此发现:环境与理念变化综合性驱动制度变迁,宏观法制与权力结构变化主导性驱动制度变迁,历史关键节点及行动者选择变化加速性驱动制度变迁,制度稳定与变革变化则循环性驱动制度变迁;在不同历史阶段,各动力变量遵循各自的制度逻辑展开互动,共同推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制度变迁。

    2024年02期 v.40;No.192 41-5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教师发展

  • 美国教师表达自由的法律标准及实践

    黄道主;肖琴;

    美国在规制教师表达自由时有比普通公民更严格的法律标准。其实质标准要求教师在私人生活中模范遵守公序良俗,在教育实践中遵守履职专业规范;形式标准主要有分类规制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和公共论坛原理。在规制教师表达时,美国司法审查围绕“教育”形成了教育本位、利益衡平、路径清晰等特点。这些做法对我国完善规制教师表达自由的法规政策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4年02期 v.40;No.192 55-65+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国外高校教师数字能力培养管窥

    沈思;田恩舜;

    高校教师数字能力处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位置,培养高校教师数字能力是决定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布朗大学、爱丁堡大学与利奥哈国际大学在培养教师数字能力过程中的机制保障、技术环境、资源应用与学习方式等方面颇具特色,其培养高校教师数字能力主要有三种模式,即部门项目服务模式、学校系统培训模式与国家课程应用模式。借鉴国外高校经验,中国高校应该整合利用校内外数字资源条件,构建灵活实用的长效发展机制,助力教师数字能力的提升。

    2024年02期 v.40;No.192 66-7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比较教育

  • 西方国家应对危机的国际教育政策

    蒋玉梅;田联进;

    地缘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人力资本再生产危机成为影响国际教育政策的主要社会动因。以美、英、澳、加为代表的西方留学大国通过调整国际教育政策来应对各类社会危机,并维护其在国际教育领域的规则制定权、话语权和既得利益。在应对危机时,西方国家的国际教育政策都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逻辑,以新殖民主义为历史逻辑,以民族主义为现实逻辑。未来西方国家在国际教育决策中,政府角色将更加明显,政策的价值取向将更加多元,政策的实用性也更加鲜明。

    2024年02期 v.40;No.192 75-84+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价值取向及其成因

    周奕;

    通过分析台湾大学2007-2022年通识课程大纲发现,其通识教育呈现出四大价值取向:主体性,生存需要与自我实现;多元性,了解多元与尊重差异;传承性,古今融通与文化共鸣;本土化,立足台湾与全球深拓。究其原因:纷繁复杂的理念交错,教育主管部门强力干涉,高等教育供需失衡,高校内部各方力量共同作用。应寻求两岸高校通识教育的交流合作的新路径,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2024年02期 v.40;No.192 85-9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研究生教育

  • 博士生学术职业抱负的理想与现实

    黄蓓蓓;黄子玲;钱小龙;

    为了解博士生学术职业抱负的发展全景,通过“三重研究法”,分别从概念内涵、现实意义、生成机制和提升路径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学术职业抱负始于兴趣、持于意志、终于使命,其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博弈下,博士生的培养方向和价值导向产生了游离和偏轨,既有资源支持与现实需求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了博士生学术职业抱负的动态性发展。优化博士生学术职业抱负的关键路径在于多层面、多主体间的协同合作与价值渗透。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对学术职业抱负进行教育干预的必要性。学术职业抱负的形成过程具有可引导性和可激发性,学术职业抱负的形成机制本质上就是人、环境及各种关系之间的调整与妥协,这为学术职业抱负的教育干预和内在机理提供了启示,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2024年02期 v.40;No.192 96-106+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程序的价值、要素与完善——以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分析对象

    刘亚敏;程紫嫣;

    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章程和路线图,程序是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规范性、科学性和时效性的基本保证。基于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程序的要素比较分析发现:修订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学术主体和参与主体;修订步骤分为启动、推进和审核三个阶段;修订方式主要有年度修订、周期性修订和年度修订为辅周期性修订为主三种方式;修订时限长短不一。完善培养方案修订程序要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科学研究、扩大实质参与、健全审核机制、优化修订方式等方面入手。

    2024年02期 v.40;No.192 107-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下载本期数据